屈原说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
做了爸爸妈妈后才深刻领悟到:婴幼儿教育的道路就是这条漫漫长路。
有时爸爸妈妈的初心明明是好的,结果却给了孩子不小的伤害。
因此,婴幼儿教育路上的上下求索必不可少。
这6句话,假如爸爸妈妈记住并践行,能过滤掉99%的婴幼儿教育烦恼,可以一块读一读。
关注你,但不关住你
当妈后,常常听到如此的抱怨:
“为何我一心扑在孩子身上,付出那样多,可养出的孩子还是不尽如人意?”
究其缘由,是爸爸妈妈给的密不透风的爱,让孩子喘不动气。
美其名曰为“爱”,其实它早已变质,变成监视,变成控制,变成关住孩子的无形牢笼。
依旧记得《小欢喜》中英子那绝望的、让人心碎的挣扎。
英子本是个勤奋上进、品学兼优的乖乖女,可母亲说一不二的控制欲把她逼到崩溃,连续34天的失眠后,她选择跳海解脱。
此时,母亲还不知道,为何自己想尽方法为她好,她却这样痛苦?
英子痛哭着说出了积压内心已久的话:
“你一直都是凭借你一个人的想法,决定我的生活。我并非非要去南大,我就是想要逃离你!”
英子的话太叫人心疼了,同时也给母亲敲响警钟。
看到过如此一句话:
“孩子不是爸爸妈妈的牵线娃娃,他是有灵魂有思想的人。”
爸爸妈妈自诩是过来人,总想用我们的经验给孩子规划生活,却忘记了孩子早就是一个能独立考虑的完整的人。
有智慧的爸爸妈妈都了解关注孩子,但不关住孩子。
给孩子肯定的自由和空间,让孩子可以纵情呼吸和伸展。
PART.02
你送给我的每一个礼物我都用心珍藏
主持人王芳在书中记录了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事:
一次女儿婉儿的头发被皮筋缠住了,需要她的帮忙。
可她当时手头一堆事情,就想简单给婉儿弄了一下,结果越弄越乱,她心生烦躁随口说:“什么破皮筋,剪断得了!”
婉儿急忙说:“不可以母亲,别剪断!”然后就跑出去了。
她忙完后才发现婉儿伤心地哭了。
原来,扎头发的皮筋是婉儿亲手编的,材料是最好的朋友送的。
婉儿委屈地哭诉:“母亲,我编了一下午的头绳,我想你一定特别喜欢,结果你说这是破东西,我好难受!”
这个时候王芳才想起来,头绳确实是婉儿有一天神神秘秘送给她的,当时她也是在忙,没太在乎。
她非常自责,于是认真地给婉儿道了歉。
王芳说:
“孩子单纯可爱,一直想把最好的礼物给母亲,而母亲也一直想把最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。
可是常常忘记了,孩子需要的其实不需要烧钱,不过是一个笑脸和一份尊重。”
孩子送的每一个礼物,无论是稚嫩的,还是粗糙的,都是孩子表达爱意的方法。
而爸爸妈妈珍藏每一个礼物,就是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尊重,更是爱孩子的真实表现。
这样,爱的暖流才在亲子之间荡漾开去,温暖并滋养着彼此。
PART.03
再微小的成长也要给他海豹式的鼓掌
可有一次,他破天荒得了高分。
母亲得知消息后没调侃、质疑他,而是发自内心地为他感到开心,并夸赞道:
“南山,你还是行的啊!”
母亲的鼓励让他信心倍增,他开始摒弃先前的不好的习惯,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习。
最后,他在医学上获得建树,成为现在的“国士无双”,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巨大的力量。
《爸爸妈妈成熟了,孩子就成才》一书中写道:
“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,可能由于爸爸妈妈一句鼓励的话而奋发向上,也会由于爸爸妈妈一个厌烦的眼神而暗然神伤,丧失信心。”
孩子渴望爸爸妈妈的鼓励和赞美,就像植物期待阳光雨露的滋润。
其实,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点和进步,重点在于爸爸妈妈是不是有一双擅长发现的双眼。
爸爸妈妈的鼓励和赞美犹如清泉润泽孩子的心田,让他们更有信心做好自己,有勇气迎接更大的挑战。爸爸妈妈越会鼓励,孩子越自信、越出色。
PART.04
美好再短暂也要在记忆里存个档
他们越长大越发现,像儿时那样放肆地开怀大笑的时刻一去不复返。
所以爸爸妈妈要有留存小确幸的意识,即使美好再短暂,也要在孩子的记忆里存个档。
比如立刻要到来的六一,这是孩子专用的节日。
爸爸妈妈越有仪式感,孩子的幸福感越强。
不少爸爸妈妈觉得六一就是一个花钱的日子,买礼物、吃大餐、去旅游,哪一样不是钱堆起来的。
孩子是欢乐了,压扁的是爸爸妈妈的钱包。
其实不然,一个有仪式感的六一,并不是意味着花不少不少钱。
仪式感可以是一句话、一个小动作,一个小活动,这就足以显示六一不同于其他的每一天。
譬如,六一当天,孩子上学前,爸爸妈妈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抱抱,并微笑着祝孩子:“六一快乐!”
《年代周刊》里有一句话:
“孩子们都爱不期而至的惊喜,但对可预测的、能期盼的家庭活动更是记忆深刻。”
爸爸妈妈用心筹备的小美好,会让孩子深深印刻在记忆里,历久弥新,回味无穷。
将来无论发生任何事情,孩子的内心都多一份期待和温情,更多一份期望。
PART.05
可以讲道理但要给他留空间
陶勇大夫在《目光》一书中写了他学生年代的一件事。
那时街面上开了不少家游戏厅,那是他和同学们的天堂。
他把爸爸妈妈给的零烧钱全部换成了游戏币,一放学就疯了似的跑进来玩。
他常常看到别的父母进去把孩子连打带骂、连拖带拽地带出去,丢尽了颜面。
他无数次担忧自己也会被爸爸妈妈这样对待。
然而一次也没。
不是爸爸妈妈不了解他的行踪,而是换了一种方法。
一天,爸爸郑重地给他一张纸,上面列了一排明确的日程表,包含吃饭、睡觉、写作业、看电视和睡觉,甚至打游戏。
爸爸问他合不合适,不适合可以商量并更改。假如他按这个表实行,其他时间他可以自由支配。
遭到爸爸妈妈这样大的尊重和信赖,他倍感惭愧,下决心用好的成绩回报爸爸妈妈。
因此,他去游戏厅的时间日渐降低了。
作家毕淑敏说:
“孩子的成长,第一是从爸爸妈妈身上确认我们的存在。
假如连最亲的人,都不考虑孩子的尊严,否定孩子的价值,那样孩子是没办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的。”
爸爸妈妈的眼里有孩子的尊严,孩子的心里才会有自己存在的价值。
保护孩子的自尊,就是在保护孩子的成长动力。
一百个孩子有一百条成功的道路
一部耗时12年拍摄成的纪录片《00后》,曾引起教育大讨论。
片中的男生池亦洋是一个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的“小霸王”,在芭学园里,李跃儿园长用耐心呵护着他。
可升入小学后,他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。
作业对于他来讲仿佛是永远做不完的,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屋里哭,他再更不是那个风风火火、气场强大的孩子王了。
幸运的是,池亦洋拥有开明的、了解尊重孩子的爸爸妈妈。
爸爸妈妈感觉到了他的挫败和沮丧,没需要他非在不善于的范围里死磕到底,而是给他选择的机会,让他从几种事情中体验,然后选择有兴趣的。
后来,池亦洋选择了橄榄球,他是真的爱这项运动并为之不懈奋斗,从此他灰暗的世界又重现了光明。
在15岁那年,池亦洋与队友代表中国出征世界年轻人橄榄球锦标赛,以前那个阳光自信、意气风发的孩子又回来了。
非常喜欢旅游博主房琪说的一句话:“不要在其他人的赛道上奔跑。”
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,都有我们的特征和优势。
假如爸爸妈妈常常盯着孩子短处或者弱项来为难孩子,看上去是在帮助孩子,本质上满足的却是我们的虚荣。
成长和成才各有千秋,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用我们的方法发光,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沿着我们的“近期进步区”最后走向成功。
《爸爸妈妈的觉醒》中说:
“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出色人的潜质,只不过爸爸妈妈平时不一样的教育方法,赋予了孩子不同的生活。”
爸爸妈妈的言行会在无声无息中对孩子产生影响,有些甚至左右孩子的命走向。
所以,成为爸爸妈妈的路,是一条不折不扣的修行的道路。
愿爸爸妈妈不遗弃学习,修正自己的不足,化作一颗闪亮的星,给孩子最好的引导。
(图文来自互联网,侵权删)